嘘~ 正在从服务器偷取页面 . . .

马原复习


马原知识要点

导论

一、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条件及标志 P4-7

  •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

  • 法国、英国、德国工人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二、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 P7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及其理论成果 P10

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P13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

第1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第1节 世界的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一、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 P27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

二、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P30

  •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离开物质的运动和离开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存在的
  •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
  • 时间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特点是三维性

3. 人工智能不能超越和取代人类智能及其原因 P36-38

  • 第一,人类意识是知情意的统一体,而人工智能只是对人类的理性智能的模拟和扩展,不具备情感、信念、意志等人类意识形式

  • 第二,社会性是人的意识所固有的本质属性,而人工智能不可能真正具备人类的社会属性

  • 第三,人类的自然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和意识的现实形式,而人工智能难以完全具备理解自然语言真实意义的能力

  • 第四,人工智能能够获得人类意识中可以化约为数字信号的内容,但人脑中总有许多东西是无法被化约的

第2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

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P40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二、如何区别新旧事物 P42

不是指事物发生的一切改变,发展则是事物变化中前进的,上升的运动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要素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它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经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的。

三、矛盾的同一性(含义)P44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 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 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两种基本形式,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

四、“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P46

  1. 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 两点论是指在分析事物的矛盾时,不仅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而且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不仅要看到矛盾体系中存在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且要看到次要矛盾,矛盾的次要方面。
  3. 重点论是指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并以此作为解决问题的出发点。
  4.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的看,又要看主流、大势、发展趋势。

五、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P57

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的核心要求是善于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第2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第1节 科学的实践观及其意义

一、科学实践观的创立 P70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个文件中,马克思揭示了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容。

二、实践主客体的三种关系 P76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包括实践关系,认识关系和价值关系。

其中,实践关系是最根本的关系。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和改造,说到底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因而又构成了价值关系。

三、实践的三种形式 P77

  1. 物质生产实践。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 社会政治实践。
  3. 科学文化实践。

四、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P79

  •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五、感性认识的特点 P84

直接性,具体性是感性认识的突出特点。

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P85

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七、实践与认识的运动为什么说它“既完成了,又没有完成” P89

说它完成了是针对具体事物的认识而言的,在由认识到实践飞跃的这个阶段,如果能够实现预期目的,预想的思想、理论、计划、和方案在实践中变为事实或大体变为事实,那么人们对于在某一发展阶段内的某一客观过程的认识运动就可以算是完成了

说它又没有完成,是针对实践和认识运动过程的向前推移,向前发展而言的人们的实践是向前推移,向前发展的人们的认识运动也应随之推移和发展。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这样的多次反复,某一思想理论计划和方案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期的结果,这只是对于某一个别事物或某一类事物的认识运动而言

第2节 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的客观性 P93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二、价值的基本特征 P103

价值具有主体性,客观性,多维性和社会历史性四个基本特征。

三、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 P108

  • 实践的真理尺度是指在实践中人们必须遵循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真理。
  • 实践的价值尺度是指在实践中人们都是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一尺度体现了人的活动的目的性

第3节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辩证关系 P110

  1.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

  2. 认识世界有助于改造世界,正确认识世界是有效改造世界的必要前提;

  3. 另一方面,人们只有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才能不断的深化、拓展对世界的正确认识。

二、守正和创新的含义 P118

所谓守正,就是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真理性认识,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所谓创新,就是坚持解放思想,破除与客观事物进程不相符合的旧观念、旧模式、旧做法,发现和运用事物的新联系、新属性、新规律,更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三、努力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辩证关系)P119-120

  1. 实践创新为理论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2. 理论创新为实践创新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
  3. 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在与另一方面的互动中完成的,二者相互促进、辩证统一,不断实现更高阶段的创新发展。

第3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1节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一、意识形态的分类 P127

  • 根据不同的主体,社会意识可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 根据不同的层次,社会意识可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二、社会基本矛盾 P13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

三、生产关系中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P134

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

四、生产力以及生产关系构成要素 P133

生产力是结构复杂的系统,其基本要素包括:一劳动资料,二劳动对象,三劳动者。

  • 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

  •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五、国家 P138

国家的实质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国家是一种具有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的有组织的力量。

6. 交往的类型、作用 p142

交往类型:

  1. 可以将交往划分为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
  2. 物质交往是精神交往的基础和根源,精神交往是物质交往的产物,渗透于物质交往之中。

交往作用:

  1.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 促进社会关系的进步
  3. 促进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4.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2节 社会历史发展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P152

  • 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 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 最后,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二、阶级斗争的含义 P158

阶级斗争根源于阶级之间物质利益的根本对立,一切阶级斗争,归根结底都是围绕经济利益这个轴心展开的。

三、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P167

  1. 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思想指引
  2. 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3. 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凝聚力量

第3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P172

  •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 群众路线 P174

  1.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2. 群众路线是群众观点的具体应用,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 群众路线的实质,就在于充分相信群众,坚决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大民群服务。

第4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一、商品的二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P185

  •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 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二、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P187

  •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 等价交换原则。

  • 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

三、货币的职能P188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等职能。

四、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P189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五、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P191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六、资本原始积累以及资本原始积累途径 P202

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七、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P209

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八、资本积累的源泉 P213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

九、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P222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十、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本质特征 P223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但是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

第5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一、垄断条件下的竞争与自由竞争 P239

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二、垄断不能消除竞争的原因 P239

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激烈。

  • 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

  • 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 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全部包下来。

三、垄断利润的最终来源 P241

垄断资本所获得的高额利润归根到底来自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含义 P24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五、国际金融危机与经济全球化 P256

国际金融危机不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六、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的新特征 P264-267

  1. 科技创新加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变化。
  2.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影响日益显现。
  3. 社会阶级层级结构呈现复杂性、多样化。
  4.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经济,科技,文化传播等超级优势,在世界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第6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一、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P282

1871年爆发的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二、无产阶级革命的目的 P295

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为目的。

三、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P302-304

  1. 必须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反对任何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错误倾向
  2. 要善于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本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的回答和解决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中的重大问题。
  3. 紧跟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在不断总结新鲜经验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四、如何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P312

  1. 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2. 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从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出发,坚持“走自己的路”
  3. 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五、社会主义实践遵循客观规律 P316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开拓前进必须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

第7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一、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P328

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二、无产阶级的解放与全人类的解放 P340

无产阶级的解放与全人类的解放是完全一致的。

三、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 P346

  • 首先,从时间上看,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是最终理想与阶段性理想的关系。

  • 其次,从层次上看,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是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关系。

  • 最后,从范围上看,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是全人类理想与全体中国人民理想的关系。


文章作者: 月夕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均采用 CC BY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月夕 !
评论
  目录